![]()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HR经理人俱乐部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 今天是: |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正当时 | ||||
作者:记者 卢刚…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14 ![]() |
|
|||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正当时 ——访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家栋
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次亚洲年会日前闭幕。会上,中国首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白皮引起国内外人力资源行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会议期间,担任白皮书主编之一的上海人力中介行业协会会长、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家栋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跨步前进 作为《2007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白皮书》的主编之一,顾家栋先生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现状了然于胸。他告诉记者,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分支,全球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朝阳”产业。据有关数据预测,2007年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营业收入将超过1000亿美元。在国内,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服务的政策环境日益完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同时,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观念上、行动上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同和接纳。 说到未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市场有多大?顾家栋先生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战略部分留在自己企业内部,而乐于把人力资源事务性的事情外包给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上海外服为例,目前进入中国的3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208家选择上海外服作为合作伙伴。国内许多企业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因此,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顾家栋先生说,应清楚地认识到,总体上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还正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稀缺、服务经验和管理经验缺乏等因素制约着自身发展,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人为的市场化分割应该得到解决,专业化、信息化和人才目标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竞争日趋激烈 顾家栋先生告诉记者,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国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限制逐步放宽,跨国人力资源公司纷纷瞄准中国市场,大多以合资的形式进驻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他们的到来,一方面引入了大量国际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一流的业务流程体系,另一方面给正在发展初始阶段的国内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带来冲击,未来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与这些跨国巨头相比,国内各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无论是人才还是技术方面,无论是经验方面还是资金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去勇敢地迎接来自外部的挑战,把挑战变为机遇,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当记者问到上海外服是如何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挑战的,顾家栋先生说,虽然上海外服占据了上海当地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超过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但面对未来的市场发展,还是感到了压力。顾家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所从事的大多为人事代理、人才中介、员工福利管理等工作,而猎头、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高端领域还是外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占优。他们将进一步发挥本土优势,运用熟悉政策法规的经验和优势,力争逐渐扩大市场份额。顾家栋先生强调说,目前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本身发展首先是人力资源法律人才的大量引进,从发展趋势上看,人力资源管理与法律紧紧融合在一起,需要大量同时精通人力资源管理和法律学科的人才;其次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尤其优先发展国际化信息和数据库的建设。 各种整合能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展望未来,顾家栋先生说,未来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都将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将在品牌、技术实力、人才、资金和研发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另外,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转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为委托方提供的服务过程中,所具有的地域整合能力、职能整合能力、流程整合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将成为考量未来一个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不具备这一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只能作为地区内区域分包商而存在。 编辑:(枫叶)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入会章程 | 招商合作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用户留言 | 管理登录 | |跨境菊桔韩妆公众号:jjhz9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