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HR经理人俱乐部 >> HR管理库 >> 战略与规划 >> 文章正文 | 今天是: |
战略发展部的未来走向 | ||||
作者:ane 文章来源:www.dghr.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1 ![]() |
|
|||
企业寄希望于通过成立战略发展部,来发挥战略规划、运营风险监控等方面的专业功能。但大家逐渐发现,现实中的战略发展部整个一个“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无论成立之初,部门的使命和定位多么宏伟高大,运转中都变得不伦不类,或成为领导总结讲话稿的起草者,或成为经营生产计划指标的制定者,或成为企业例外任务的执行者,绝少围绕企业使命而行战略之职者。 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理想定位。战略发展部通常的部门职能说明,都是“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情况,拟定公司的经营发展规划,为公司高层决策提供战略分析建议,为新业务制定经营策略”等等。在这些定位中,核心的价值和贡献应该是,给高层决策提供了多少“意想不到”的思考和启发,发现了多少行业和市场的变革迹象,提供了多少潜在变动趋势的前瞻观点,提示高层化解了多少内部的潜在危机等等。其工作的价值,绝对不在于撰写了多少年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多少页的分析报告。 要想实现这种理想定位,战略发展部门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 平等。战略发展部门的人员要与企业的高层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这个平等,主要包括思考水平上的平等和心理感觉上的平等。思考水平上的平等,并不是说水平要比领导高,而是指思维的视角要独特,对领导的思维有补充性。而实现心理感觉上的平等,需要领导具备坦诚开放的品质,需要进言者具有直言不讳的自信和勇气。只有双方展开平等的互动,才可能获取关键的战略信息,最终形成正确的战略决策。 独立。战略发展部门要想全面深刻的把握企业大局,发现潜在风险,协助高层规避危机,必须具有独立的人格,在利益主体上独立于企业之外。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内部信息,发现和提出真正的问题。德隆集团号称拥有中国企业界最强大的战略研究队伍,却转瞬间灰飞烟灭。对于德隆集团的风险问题,从2002年开始,很多媒体都在不断揭露和渲染,内部的战略专家们理应掌握更多的信息,怎么可能发现不了呢?从报道来看,问题在于他们大大低估了风险的严重性。何以如此?因为部门及个人短期利益的存在,被利益蒙住了双眼,抱着侥幸和投机心理,使其主观上不愿看到风险。 开阔。战略发展部门要想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前瞻规划的作用,就必须超越企业所在行业、业务领域、经营区域,具备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开阔视野、经验和感悟。只有这样,才可能发现潜在机遇,洞察长远趋势变化,实现突破性的创造。战略发展部的人员不管知识如何广博,经验如何丰富,但在一个企业中长期工作,视野自然会受到限制,如此之高的要求,多少有点勉为其难。 上面三个前提条件,是能否实现战略规划部理想定位的基础。仅从这三个硬条件来看,恐怕只有企业一把手最适合承担战略发展部的职责了。其实在实践中,中小企业的战略规划工作通常就是由总经理承担的。那么还需要战略发展部吗?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组织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总经理一人的精力,难以同时应付日常运营和创新发展的需要。但企业内部的战略发展部,在“平等、独立、视野开阔”三个要件上,具有先天性的不足。采取怎样的组织方式,来有效地实现这个重要功能呢? 企业市场规划功能的组织模式,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些启发。在成熟的大企业里,内部的市场部门定位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整合外部市场研究机构,进行更深入的调研分析,提出抉择方案,供高层决策,然后监控市场策略的执行。借鉴上述经验,战略发展部可以同战略咨询公司合作,自己充当“协调、整合、落实”的角色。如此1+1的好处在于,保证具备三个前提条件,最大化地发挥双方优势,实现战略发展部门的使命和价值。这种“协调、整合、落实”的定位,也许就是战略发展部门未来的走向。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专业服务机构的发育,企业内部带有参谋性质的职能部门(如人力资源、财务、投资等部门),与战略发展部门一样,都面临着重新定位。战略发展部门的未来走向,也许就是企业所有职能部门的前途。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入会章程 | 招商合作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用户留言 | 管理登录 | |跨境菊桔韩妆公众号:jjhz98 | ||||
![]() |
|